過年前,Facebook上開始出現許多朋友分享著標語要家長在過年前別強迫孩子返鄉時得打招呼這件事情,睡前偶和老公聊到這件事情,我們都認為可能是因為性別事件、霸凌事件等等的,所以才會讓這件事「打招呼」這件事情看起來太像在強迫孩子。一直以來我與先生的教養的觀念特別重視禮貌,當然禮貌也並非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除了磨、磨、磨以外,還得循序漸進一步一步的帶,禮貌這件事,生活上該如何拿捏,我與先生有幾個共識是一起執行一起遵守的。
請、謝謝、對不起時時刻刻掛嘴邊
從孩子開始牙牙學語時,餵食孩子就開始引導孩子說謝謝,希望孩子們別把人家給的東西視為理所當然,也在這之中學會珍惜,更希望他們從小就可以慢慢去感受美好感恩人事物。
再大一些孩子開始會表達需求時,或許請這個字太抽象了,所以要告訴孩子「請」字的意義,不說「請」給人的感覺是什麼,讓孩子知道我們是請人幫忙而不該是命令的語氣,所以加上的「請」字除了有請求的意思之外也蘊含著禮貌之意。
偶爾孩子會有犯錯的時刻,我鼓勵孩子主動說出犯錯的部分,並說出犯錯的原因以及表達歉意,兄弟姊妹間的爭吵我也特別注重表達歉意,即使吵得多兇彼此為了玩具有多生氣,我也會要求孩子說出吵架的原因,請他們自己說說是誰的問題,反省之後犯錯的向對方道歉,都有錯的話就互相道歉。
磨磨磨、帶禮貌得有耐心
「禮貌」對小孩來說其實孩子們不太容易察覺,因為經歷的事情比較少,所以感受也相對地比較沒有那麼的深刻,謙謙小時候老是問我,媽媽為什麼我要說謝謝,媽媽為什麼我要說請,這時候可別對孩子說你就說就對了,要耐心的告訴孩子們原因,這樣孩子才能心服口服。你想嘛!孩子有思考能力是一件好事,可別希望孩子們像個木頭啦!
有的時候孩子就是不開口說謝謝,犯錯了也不說對不起,脾氣拗起來可是比煮不熟的蛤蜊更不願意開口,情緒更是延宕到其他人的身上。有時長輩會說他不說謝謝就別說了也沒關係,不過我可不吃孩子這招,我會選擇蹲下來再跟孩子說一次謝謝的涵義,以及對方做了什麼事情,所以要表達感謝,一次沒有用就再說一次,人多的時候就把小孩帶到其他的地方講完再帶回來表示感謝,也是給孩子一些空間。
機會教育別放過
身教言教都是在孩子面前很重要的學習模式,有時你講了千百遍孩子就是聽不進去,還不如你直接做一遍,當然啦!好榜樣孩子會學,需要改進的部分孩子也會學。
有天我帶孩子出門去市場,日頭赤炎炎想帶謙謙去吃一碗米苔目,我問謙謙要不要帶一些米苔目會回去跟爺爺、奶奶分享,謙謙偏著頭想了想說不要好了,我問他為什麼,謙謙說爺爺挑食,那因為謙謙有兩個爺爺我就問他是哪個爺爺?謙謙說「兩個爺爺都挑食」,我問他阿宏阿公怎麼挑食,他回「昨天的面都沒吃完還放在桌子上,阿嬤叫爺爺藥吃完爺爺說吃不下」我又問了外公怎麼挑食,謙謙說「阿嬤煮麵給爺爺吃,爺爺老是說不好吃,我怕買回去被爺爺念」接著我問,如果是阿嬤煮麵給你吃你會說什麼?謙謙很自然地跟我說「要說謝謝」。回家後把這故事告訴兩位爺爺,爺爺哈哈笑奶奶則是說「你看,囝仔攏屋咧看」,爺爺紛紛表示不會挑食了,外婆更是感謝謙謙呢!
傾聽孩子的內心聲音
我和先生都是在大家庭長大的孩子,親戚也是特別的多,我會向孩子說明打招呼的涵義,客人來時要展現禮貌,拜訪其他人家時更是要注重禮儀,其一我不太喜歡孩子長大之後與保持距離的那種感覺,其二當他人向我們表示友好時我們禮尚往來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不過,有時候當爸媽的我們也得心思細膩些,當孩子總是對特定對象不太愛搭理的時候,我會回過頭來問孩子怎麼啦?還沒當媽前帶姪子出門時遇到了位長輩,我也很自然地告訴姪子叫叔公呀,姪子撇著臉顯露出不願意的樣子,回到車上後我問孩子你不太喜歡叔公啊?姪子說他遇到我就要飛高高,我說不要他還是要玩,後來要再遇到了叔公果真看見他準備要來擁抱孩子,要來好好的飛一波的感覺,我明確的告訴叔叔「孩子不喜歡飛高高,孩子會怕啦!」叔公一臉懵的樣子說「可是我每次都這樣跟他玩,他小時候很喜歡!」姪子大喊著「可是我現在長大了耶!」是的,孩子長大了顧慮一下孩子的感受吧!
其實打招呼這件事情也沒那麼的令人感到害怕,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在禮貌當中學會尊重,長輩也在過程中懂得尊重,不僅孩子需要學,教導孩子的我們也要一起成長!時常,在教導孩子的時候,我才覺得我哪部分的禮貌其實也需要加強,又有時候我也在自己的生活中體會到孔子說的「以直報怨」,當有些人對我們不太禮貌時,我們還是以正直的、正確的方式來回應他,所以禮貌也不是做做表面功夫的,而是要發自內心的,發自內心的禮貌會讓人更懂得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