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哩哩雜雜 陪伴者也需要休息|陪伴憂鬱症患者度過的自我心路歷程

陪伴者也需要休息|陪伴憂鬱症患者度過的自我心路歷程

by carolyn8089
0 留言

Heho健康

「癌症」蟬聯了36年國人十大死因的榜首,很多人「聞癌色變」,但這個世代最需要注重的健康、也最容易被忽略的健康,反而不是癌症,而是「憂鬱症」。
2020年最重要的健康排行出爐!「憂鬱症」是最需要注意的第一名

陪伴但千萬別陷入

在母親接受憂鬱症治療的那幾年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從一開始的徵狀浮現到後來的嚴重行為,將盡快三年。

這三年還並不是所有憂鬱症患者都適用的時間,中間我們和媽媽一起經歷了懷疑、確診、用藥、停藥的各種階段,只能說患者需要陪伴以外,更需要「團隊」的支持!

我常在想當年媽媽努力剖腹四次生下四個小孩,沒想到這四個小孩一起陪媽媽經過空巢期。

那時由父親領著隊,帶著我們四個小孩一起幫媽媽度過這難熬的治療時光。

回過頭來看,其實我們五個人的團隊合作還真是各有各的特色也各司其職著。

每當有人快溺下水,就趕緊找人接棒。此篇要分享的是身為陪伴者,我們可以怎麼做。


傾聽後也記得要倒垃圾

有時朋友詢問我應該要如何陪伴自己的家人度過那段時光,除了分享陪伴者的作法以外,我更多時候會提醒朋友也得要留心自己的情緒發展。

那時傾聽母親憂鬱情緒時,內容經常是沒有組織、也沒有脈絡的,我也知道母親需要的只是傾瀉,不需要建議。

大部分在傾聽後我可以做點自己的事情來忘掉那些負面情緒。

但在後期母親出現一些輕生的激烈行為時,因為防不勝防、因為幫不上忙,無力感越來越重,又怕逃離這個地方會被貼上不負責任、不孝順的標籤,差點也陷了進去。

但其實並不然。

學會抽離、學會冷靜之後,我才發現這對一個陪伴者來說有多麼重要!


有時不需要那麼完美

「不完美也是一種生活的展現」這句話是老公告訴我的。

這麼說吧,從小我給人的感覺就是很適合傾聽、很適合被交代工作,很能完成任務。

於是乎,家人、朋友需要找人協助時也會第一個找我,那種被需要的感覺是很好的。

但久而久之,這種「被需要」也會漸漸的被視為利所當然,當母親憂鬱症時會很自然地想要找我聊聊,下班的時候聊很OK,但上班的時候聊就會影響到工作。

當時心裡面會一直無限的思考著怎麼辦?即便我已經確認好母親有在跟其他兄弟姊妹談話了,我依然無法放心。

但其實在此時此刻需要寬心的是我自己,而非母親。

陪伴者有時在過程中賦予自己的責任太過於重大,施加在自己身上的壓力太龐大時,也容易看不見患者真時所需要的協助。

試著把完美度數的眼鏡放下來吧,偶爾戴上墨鏡或許視野更清晰、更美好。


尊重患者的意願吧!

陪母親去看診的時候常常會聽到「你就不要去想﹍」、「你就按照我說的做﹍」、「你怎麼可能這樣不舒服、那樣也不舒服﹍都是你自己想太多啦!」

起初,在幫媽媽調整生活作息列常規生活表的時候,討論時媽媽會說他想要改做什麼,我卻常常用我自己的角度來看待媽媽想做的事情。

例如:媽媽就只想在運動時間散步,我卻糾結在心率能不能提升,而和媽媽僵持不下。

但其實這些事情只要回歸本質上來看就可以很清楚,需要媽媽去做的目的是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而非提升心率功能。

又有一次醫生說可以看點書做點別的事情來轉移注意力,我卻把重點放在「看點書」而非「轉移注意力」!

重點畫錯後,溝通的方向整個錯誤,非但沒有幫助到媽媽,還忘了要尊重母親的意願。

好在!這兩次都在夜深人靜後都有自己想開,再依據媽媽自己想做的事情步入正軌。

後來,我發現自己常常站在自己是「正常」而患者是「生病」的角度來看待事情,往往忘了要以患者為本位,尊重患者。

重新調整腳步、位置後,讓媽媽有更多的自主權,好好地表達自己的意願後,更能幫助媽媽成為治癒團隊的核心成員。

屆時,離治癒之路也就不遠矣!


更年期憂鬱症分享|陪媽媽走過的這一段路

0 留言
0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