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目前開始讓人民接種疫苗,許多人在接種疫苗前都在問,接種後會發生什麼狀態?
三寶媽Carolyn來分享一下接種後在我身上的反應,以及接種前我想了什麼。
接種AZ疫苗前你得知道的事
接種AZ疫苗前,相關單位會發放「阿斯特捷利康 COVID-19 疫苗接種須知」,請欲接種的人務必詳細的讀完、並依照須知來評估自身是否適合接種,如果有疑慮或有不清楚的部分,接種前務必詢問評估的醫生。
接種疫苗前我可以做哪些準備
接種當日不管在醫療院所、快打站其實都不太適合喝水,也不符合規定,所以建議不要買早餐在施打地點邊吃邊等。
另外,水分攝取的部分我個人是建議300ml左右即可,有時沒辦法預期施打地點消化人龍的速度,也不是很方便去廁所,寧可去之前先喝適量的水就好,也不要喝到過量。
如果真的很怕口渴,就帶一瓶水離開施打站之後再找一個合適的地點喝水休息。
先聯繫可協助照顧的人!施打後建議不要獨自在家,或請人協助通訊照看留意。任何疫苗都有風險,也不知道這些風險會如何發生,建議要找人協助幫忙照顧自己唷!
接種後我發生了那些症狀
在此先用時間序來呈現:
2021.07.22 | 上午10:49 | 接種AZ疫苗,觀察休息後返家 |
中午12:50 | 覺得身體開始發熱,體溫量測37.4度C | |
下午13:30 | 體熱感越來越明顯,體溫量測38.2度C,決定睡覺休息一下 | |
下午16:20 | 體溫量測38.8度C,要去接三寶回來決定先吞一顆退燒藥緩解 過了半個小時,體溫下降至37度左右 | |
晚上22:00 | 身體疲憊決定早點就寢,就寢前體溫量測37.6度C 真的沒想到那麼快體溫就又升高,沖完澡量測37.2度C睡覺去 這一夜睡得不太安穩,體溫熱熱的 又因為一整天喝了很大量的水,整個夜晚除了忍受發燒還一直去廁所 | |
2021.07.23 | 上午07:30 | 起床的時候整個腦袋重到不行,感覺很像是偏頭痛的症狀 體溫量測38.1度C,匆匆用完早餐趕緊再吃一個退燒藥 |
中午11:30 | 精神恢復許多,體溫量測37.2度C | |
接下來體溫都幾乎維持在37度左右,偶爾會來到38度C 但沒有太多的頭痛症狀,就只有明顯感覺到體溫的上升與下降而已 正當我以為我已經度過這個AZ接種後副作用時 | ||
2021.07.24 | 晚上10:15 | 隔了好一大段時間,我開始腹瀉! 整天下來都跟我吃一模一樣東西的老公,『整欉好好』 讓我只能覺得我的腹瀉是來自於AZ的恩賜 |
2021.07.25 | 整天 | 這一天的體溫偶爾還是稍微偏高,但都還在感覺OK的範圍之中了 |
從時間序來看我出現的症狀有發燒、頭痛、腹瀉,沒提到的部分是接種時手臂明顯感到痠,接種後的一兩天也都有痠痛感。
接種後的第三天為了撿小孩掉在沙發與牆面間的玩具,接種處碰到牆壁時,有明顯感覺到僵硬及刺痛感。
接種前我想了那些事情
自從當媽之後我真的是越來越膽小,很多年輕時候敢冒險的我現在不敢了,年輕時候很豁達的我現在也會有點猶豫。
這次接獲到施打通知時,得知是AZ腦中就閃過了很多新聞播報AZ疫苗血栓的案例,和老公看似輕鬆的對談問他,換作是他敢不敢打?
老公篤定地跟我說:「打啊!為什麼不打?」
夜裡,我盤算著(真的是很認真地思考)我到底要不要打疫苗?
最後兩大原因支撐著我勇敢(我很膽小,所以我覺得這次很勇敢)接種:
一、工作當中需要大量接觸可能沒辦法接種疫苗的人們:我是在特殊教育學校的老師,我的學生很有可能會被判定無法接種,且他們都是跨區來學校就學,可能有潛在的染疫風險。
二、我家的三寶都在六歲以下,目前看來接種疫苗的機率在很後期,許多專家也認為保護他們的方式要以「群體免疫」的方式來保護幼童。另外,若我有接種疫苗也能降低我自身的染疫風險,進而避免從我這邊再傳染給我的孩子。
交代事情
疫苗接種的前一天晚上,我特地回了娘家、去了婆家,趁著母女、婆媳兩人獨處的時候,一派輕鬆地請他們為我照顧孩子。
我心裡面當然知道老公也會照顧好他們,但一個人的力量很辛苦,我需要幫他找找後援。
娘家媽媽:「呸!呸!呸!會平安無事!」過了一會兒:「哪勢安抓,因參个你免煩惱。」(如果怎麼了,他們三個你不用煩惱)
婆家媽媽:「你系咧三八喔!不會怎麼樣啦!」我說:「媽妳很重要餒,我一定要跟你交代!」他說:「毋免你交代,哇嘛ㄟ處理喔後」(不用你交代,我也都會照顧好)
兩個媽,真的是我最強力的神隊友!
老公則是都知道我在擔心什麼,請了一天的假陪伴我、照顧我,很貼心地幫我買早餐,也很妥當的遞水給在床上委靡不振、照顧發燒的我。
接種AZ疫苗的心得
COVID-19的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全島人甚至是全球的活動都起了很重大的變化,曾經懷胎十月是想給孩子們來到世上,讓他們品嘗各式的生活美味、欣賞世上的萬物風景。
卻怎麼也沒想到他們才剛學會幾個字聽得懂新聞就都是播報疫情的訊息,更別說是均寶剛出生的那時正是COVID-19疫情初始。
不過我想孩子的感受與心態很多都是來自於所攝取到的片段,當提供給他的是肥沃的養分時孩子也會跟著茁壯、當餵養他的是憤恨的心情時,所汲取的也全是被敲擊的碎片,弄得孩子滿頭包。
所以﹍即便眼前的這道光再微小也要持續努力的前行,「行百里者半於九十」相信成功就在不遠處了。
而此時的你和我都是在為孩子築起抗疫戰爭的每一塊隔板,薄而脆的隔板聚集在一起也能滴水不漏,也能堅而不催的支撐起我們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