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和老公在夜間散步聊聊說說著彼此朋友的近況,聊到了一個認識的姊姊最近壓力很大,似乎在婚姻關係當中受到了很大的糾結,姊姊的老公家族龐大,身為長男的媳婦被賦予了很大的期待。
大相逕庭的是他們生長的環境,姊姊家就是一個小家庭,從小家內人口單純,一家子出門說走就走,一家子晚餐不煮就不煮。
然而現在下班的他,面對的就是一水槽的鍋碗瓢盆。
但另一個角度來看,婆婆也把餐備好了,兒子也幫她餵好了,外頭人人稱羨樣貌,怎麼就不快樂了呢?
婚後生活畫風的突變
常聽到我媽說「我們這一輩的人啊,是怕大又怕小!」媽媽的意思是他們那輩的媳婦要聽長輩的話,但又不能管小孩。
但我說我們1980~1990這輩的媳婦啊,是說這個也錯說那個也錯,不說話了又說我們沒禮貌。
單看姊姊的例子來說,嫁來到這個大家庭,週末午後嘴殘想吃個點心,小孩也哄睡了、老公就在旁邊,他偷溜出去買個蛋糕都會被念,但這些事情在娘家一樣的風景、一樣的嘴饞卻能好好的滿足。
前兩年,懷念小家庭生活畫風的姊姊和老公商量好,就買個房子搬到外面生活吧。
僅有念頭而已,就遭到眾人無情的指點,人人都問他:「你公婆怎麼辦?」
嘿!搬出去而已,又不是不回家也不是不照顧家了,怎麼就像是天要塌下來了?
姊姊很傷心的打消了念頭,繼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洗著一水槽的碗,洗掉的是為了「和諧」而放棄的自由,洗不掉的是心裡的哀愁。
踏入婚姻應該計畫還是衝動一些
和老公走著聊著當年我們似乎都比身邊的同學還要早一些結婚,憑著的是「計畫」還是「衝動」?
五年前,才剛考上研究所一邊要工作一邊要讀書,結婚生子的計畫其實是在取得學位之後,而老公當年則還是全職研究生,只憑著兩位爸爸同時詢問的那個契機,兩人一討論「嗯!本來就有打算要結婚,那就結婚吧!」
今晚回過頭來想,或許結婚須要有計畫,但沒有那衝動的火苗,也燃不起報喜的鞭炮。
想了想又傳訊息問了問姊姊當時兩人結婚是計畫性的嗎?
姊姊沉默了一拍,嘆了一口氣:「兩人原先是都沒有討論過結婚的,但婆婆表示太喜歡我了,希望我們趕快結婚。」
接著又說:「那時候可能太衝動了…都沒考慮過婚後的風景會是怎麼樣,就答應要結婚了。」
沒有藍圖光有衝勁就像是個賭注
睡前再跟老公討論了一輪,老公問我當時是如何一邊上課、一邊懷孕、一邊上班的,畢竟這就是衝動後的結果。
我說,早先我就想過會發生這種事情啦!
老公驚訝的說「那你還敢懷?不怕累死嗎?」
我說:「計畫是要滾動式修正的,沒有那種計畫是可以用到天荒地老的啦!」
理工腦的老公結論是再衝動也得有個計劃,否則就如同炸彈沒有引線也只能是炸出一個窟窿。
我不是理工腦,但我不想把一輩子當成是一個賭注,賭贏了是恭喜,賭輸了呢?